首页 > 游戏攻略 >

【风格解密】潜伏于暗影中,使用M53/55“两栖能力”发起致命偷袭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12 13:49:51    

前言


缓坡一趴,谁都不怕!


都说当今版本是卖头重甲的天下,有俯角的赛过没俯角的,没头包的赛过有头包的,总之一个词——甲弹对抗。


但总有些不变的神,能凌驾在甲弹对抗、卖头重甲的头顶,比如说削弱后依旧强势的M系IX级火炮,M53/55,而如今它又迎来了第一个专属3D风格:“两栖能力”,当真是如虎添翼!


M53/55为何强势,如何削弱,又如何靠着乘员2.0技能改动重回巅峰……这些咱们今天都按下不表,就说这M53/55“两栖能力”——要如何潜伏在暗影之中,以最为阴暗的方式制裁对手?M53/55“两栖能力”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

从海底出击!


一般来说,“两栖坦克”指的是坦克在特殊设计的基础上,或加装特有部件之后,能够在水面上漂浮,借此浮渡通过平缓的河流、湖泊和海面。


但M53/55“两栖能力”不太一样,它的两栖不是浮在水面,而是如潜艇一般沉入水底。

吃水标识,这车是真要下水!


如此创意又是《坦克世界》的独家天马行空?那当然不是,把坦克套上防水壳,或者给潜艇接上两条履带,这一想法前人早就在图版上绘就,更甚至付诸实施。


想象一下:在毫无设防的滩头,坦克从水中静静地开出,几乎没有任何痕迹,只要再来个夜幕或者天气掩护,就能悄然无息绕过敌人防线,直捣黄龙!

德国人的seeteufel潜艇,履带+潜艇,意图是让水下兵器有更好的部署适应性,能够从海滩直接开进海里。


同一概念的延续,美国人的试验型潜艇。


当然,指望从水下开出的大胖壳子去正经陆地战场打架,那肯定不现实:冷战以来诸多“履带潜水器”的使用方向大多是水下工程,做些勘察海底、渗透侦察、潜艇救难、海床开矿之类的活。


总而言之,M53/55“两栖能力”就是把曾经的幻想变成(某种意义上的)现实:它是一台能够潜航的自行火炮,理论上它既可暗搓搓地射出鱼雷,给水面舰艇致命一击;又可以自重坦看不到的地方浮出水面,抬起炮管给重坦来一发金币弹!


等等,先别急:咱们这M53/55“两栖能力”,要想切换水下和水面模式,可能还得费老大劲咯。


要不怎么说不好使呢


坦克要想在水下能开,无非要有两点:通气和密封。发动机和乘员的运作都需要换气,密封则是确保在安全水压范围内,坦克不会变成铁棺材。


当代坦克普遍具有准备后潜渡能力,当竖起高达数米的通气管之后便可以渡河,当然M53/55“两栖能力”也需要准备,这一点并不例外。

深度不是很大,所以用软管也还行。


这件像古董的玩意儿,实则是历史最悠久的“标准潜水服”(黄铜潜水帽),它至今仍在广泛使用。


就概念而言,M53/55“两栖能力”最接近图中的潜水员:使用硬式潜水服,接受来自水面的气体补给,潜水服内环境接近一个大气压。


这个准备过程并不简单,从发动机进气口、炮口到各处舱门,都必须保持紧闭、密闭到不透气才能下水——M53/55“两栖能力”在车体细节上就有对应体现,不仅是类似船舰的密封舱门,其炮口上的密封盖还会在特定时候打开/关闭,再现下水前后的开关过程。

上岸啦?嘿嘿,开盖瞄准!


不过这里还得提醒一句:正如M53/55“两栖能力”的鱼雷不能开到隔壁去打航母,带了3D风格的坦克也没办法真开到水下超过10秒,该淹照样淹——3D风格仅有装饰和提升隐蔽功能,诸位车长还请牢记于心。

坦克带鱼雷!这两颗鱼雷的释放装置应是来自于鱼雷艇。

不过坦克带鱼雷这事也并非异想天开……


坦克(装甲车)带鱼雷打船?此事在R系四式内火艇上亦有记载,并非虚构!


结语


笔者似乎发现,M53/55“两栖能力”在社群中已经有了个不太好听的称呼,毕竟它车上带软管,主要功能是抛洒让重坦不太愉快,甚至有些恶心的东西……


咳咳,反正不管怎么起外号绰号别号,各位车长开心就行,图个乐又怎么了?这事不寒碜!不知您是否满意这独特的M53/55“两栖能力”?